在香港近年不時有團體或個人在傳媒倡議生態保育及反對破壞,如早前陳輩樂為淡水魚、饒戈為昆蟲和泥灘生物請命。香樂思其實是前輩:
在新界觀鳥,時常聽到狩獵槍聲,這正是少雀鳥的原因。在星期三及四,分別在報上發表《為雀鳥申訴》及《野鳥的絕滅》兩信,揭露自私的狩獵者剝奪雀鳥生存權的醜惡,爭取把新界跟港島、長洲一樣劃為禁止狩獵範圍。
今天的船灣及八仙嶺郊野公園及減龍脊上的山火瞭望台其來有自,香樂思的夢想在二十年後由麥里浩實現:
新界有一塊最美之地。在戰前以致戰後我都提議在此成立自然保育區,為博物學者或行山者建旅舍,聘護林者及為他們置宿舍。或許有天這夢想會實現
香樂思六十年前的倡議今天仍需繼續的有以下幾項:
最近山火肆虐,多由不少心的遊人引起,更多的是沒有公德心的司機或乘客,把未熄滅煙頭拋到車廂外,因天氣乾燥而星火燎原。林務局現已派人廿四小時看守。港島區市民一發現山火,立即致電31530,九龍區57953。市民不但要防止引起山火,發現山火時,也應撲滅。投訴林務局容易,使能社會人士負責任則難。在其他山火災害嚴重的國家,引起山火者要罰款。司機或乘客若知道要罰款,就會更小心。如果老師能告誡學生小心山火,教導他們遇上小山火自行撲滅,見到大山火便去報告,就更值得稱許。
本地的百合…香而色美…要把它掘出來很容易傷害它,更是犯法,它不容易移植到花園,而且難以適應英國的風土。
事實上,在港被蛇咬死的人非常罕有,最多的是一年中有一人被銀腳帶咬到,此蛇溫馴,日間看不見,除性命尤關,才出擊,眼鏡蛇會咬人,但二十年來,未聞有人死,據文獻,甚至沒有任何國家的人,包括兒童,因被青竹蛇咬而死,所以請先瞭解你的蛇,不要魯莽對待不明的種類。
苦中亦能作樂的香樂思
1942年一月下旬,日軍把所有敵性國民,包括前港府官員、商人及其家屬等共約三千人,送進啟用不久的赤柱監獄及聖士提反書院一帶組成的赤柱拘留營。其中2325人英籍,香樂思是其中之一。在三年零八個月裡,死者150多人,其中大部份因飢餓疾病致死,另有被美軍機誤炸死14人,多人因與外聯繫,遭日軍處死。相對於其他東南亞日佔地區的拘留營,赤柱拘留營的死亡率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入營後他們自組多個委員會進行自治,而且赤柱的自然環境較佳所致,據美籍人所繪拘留營地圖,拘留營內有草地、足球場、沙灘。(據高添強、唐卓敏(1995)圖片香港日佔時期。三聯書店136頁) 。香樂思在集中營裏仍他的自然研究生活,觀察鳥類動態。1946年出版的《香港的鳥類。野外觀察手冊》,大部分就是在集中營裏完成的。1951年出版的《野外香港》The Hong Kong Countryside,記載了他在集中營怎樣繼續研究,怎樣苦中作樂:
被拘留於赤柱期間,我們有很多時間看鳥,並看過不少罕有品種。1942年五月一日,七隻紅頸瓣蹼鷸在近岸浮游在吃馬尾藻類海草羊棲菜海藻帶來的食物,牠遊得快,不怕人。1945年五月第二及三週,和五月十四日,也有成群發現。
赤柱被囚期間,我用餅罐養了一條青竹蛇做寵物,我為他起名Adolf,我把罐放床頭,當男孩女孩來參觀時,都會用小鼠做入場費,後來又送來另一條,我稱牠為Benito,我把牠們放在一塊,卻相處不來,見牠們沒棈打彩,我為牠們淋浴,第二天發現都死了,相信是互咬中毒而死,大家太愛Adolf,便又送來一條代替牠,因為是一條小蛇,所以稱牠為Baby Tojo,但由於太細小,所以找不到適當的食物給牠,最後便死了,赤柱青竹蛇雖多,但我只見過一位大塊頭員警被咬。
在赤柱集中營的日子,大自然給我們很多,包括消遣。有一回我從鐵窗外望,看見醫生護士倉外牆,有一個螳螂卵泡,其泡已乾,約一吋長。我看著泡內的卵長成幼蟲,再看著幼蟲結蛹。一天
卵孵化了,孵化的過程很漫長。首先,幼蟲蠕動而出,用幼絲吊在卵泡上。可以自由活動了,便沿幼絲攀到卵泡之頂,再走進荒冷的世界。視窗很快便滿佈小螳螂。營友們不久便投訴粥內也有螳螂,我則發現在野外或在我的客廳,如果在冬天發現螳螂卵泡,那麼,卵泡會越冬,直到春天才孵化。
本地野生一種棗名為刺葵,夏季長出橙黃色花簇,小果實由綠轉黃,在七八月再轉黑時可吃。它的果核真的又大又硬,被一層薄薄的果肉包住,味道真的似棗,這帶給赤柱集中營很多大人和小孩驚喜。要享用它的妙法是,當棗還是橙色時便割下帶回家,整簇吊在書房或睡房,變熟轉黑時,摘下放入口大力吸吮,吃剩的可用罐藏好。
在維園有很多月桃,在炮台里上也蔓生。在赤柱集營也有長。營友們巧妙運用它,其種子一如豆冦受歡迎,硬而有刮痕,人們喜歡加一點進粥中增加香味。葉可當菸吸,但很辣,但燒出的煙對非吸煙者來說很舒適。其根端細心切成薄片,為米包調味,或煮熟後用糖醃。用剩的根輾碎後,再用來煮成湯,加糖,封於瓶中發酵,釀成可口的薑酒。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博學的香樂思
身為大學講師及政府顧問,香樂思掌握很多香港物種的資料:
木薑子花芬芳,以前也常被砍作年花,直到在1913禁止小販販賣,數目才增加。雖在日本佔領時被砍作燃料,戰後便重生。罕有的墨蘭雖受法律保護,但仍被作為盆栽年花出售。
非洲蝸牛戰亂期間,其數目大量增加。到了1946年,在港島已有百萬。1946及1947年期間七個月內,園藝處在四個地點就撿了236302隻非洲蝸牛,磅得16028磅重,但對遏制其增長,完全無補於事。
在1931年的《香港博物學家》第十一卷第二期發表L.Gibbs先生對1893年奇力山結霜一事的回憶:家僮取來一條六吋到一尺長的冰柱給我看…鋪了瀝青的山頂道,則可非法滑雪…到馬己仙峽時,我的大衣全結了冰。山因結霜而變白,對城中華人而言,這是新奇事物。他們走上山收集掛冰的松枝回家當奇珍欣賞,但大多失望而回。
最漂亮的是紅花荷Champion。1849年Champion在香港仔一條鄉村的山邊發現了它….在香港仔那邊,英政府就地保護百年,使它現在長成數百株灌木和小樹。野生的紅花荷在其他地方連一株也找不到,林務署卻有出售。每年十二月到三月是花期,以二月為最美。
一八六六年,著名的動物學家斯溫荷氏Swinhoe曾記載,在香港內的許多小島上,都可以發現石猴Macacus Sancti-johannis…現時仍可在香港以南的擔竿群島發現…在山頂或深水灣見到的猴子可能但不肯定就是石猴。
香樂思是英國學者,見多識廣,能點出香港物種的海外姻緣:
原生玫瑰科的金櫻子開白或粉紅小花。光葉薔薇都發初蕾。此花的大花品種傳播到美國西南部並野化而被取名徹羅基人玫瑰Cherokee Rose 。徹羅基人是北美西南部印第安人一族。
非洲蝸牛最先在孟加拉北部出現,在1910傳到到斯裏蘭卡,1920傳到星加坡,1928傳到沙撈月,1931年6月最早在中國廈門有紀錄,1941年4月在香港跑馬地第一次發現,據標本體型推斷,可能在1937年已經在此。
明瓦是本地值得一記的貝類,相信只產於沙頭角海。常見村民在灘上檢其空殼,成堆擺放。一位博物學家這樣描述明瓦:小明瓦殼薄至近乎透明,在東方一些地區,用它來嵌制窗戶,代替玻璃,故名窗門貝。此工藝在中國已有數百年歷史。把小明瓦磨成二吋半見方的小塊,嵌在木格窗上。葡萄牙人十六世紀將此法傳到南洋殖民地,今天在Goa和Diu等地的老屋仍可見到。馬六甲拿督府是最佳例子。我不曾在香港或南中國見過用這種貝殼嵌制的窗戶,但聽過在廣東一條窄巷戶許多人家的窗門嵌有明瓦。好像在澳門也有。在菲律賓,當地人都學會了用明瓦嵌木窗的方法。我在馬尼拉問過當地人此法何來,答曰,是西班牙人教的。馬尼拉戰前至少有一家工廠,用明瓦篏在染色的鐵或鉛框上製成燈罩,接上電燈,送到馬尼拉酒店懸掛,燈泡亮了,發出柔和的白光。不發光時,則以其珍珠質感取勝,很有情調。此貝形圓而扁,雙貝中更有一塊完全扁平,雖不透明,但透光如毛玻璃,在沙頭角海可找到,最大的寬三吋半,南岸的長至最少五吋。
十萬個為甚麼這類科普物本來就是由他來寫的:
一般秋天葉片枯萎前,葉綠素從葉片上脫走,把當中的醣分解成澱粉,運回樹幹和樹根以備過冬,葉片便只剩下不能製造醣的紅黃素了。這時樹汁中的糖份變濃,紅葉出現。這就是這就是秋天紅葉的由來。到了春天,澱粉轉回醣傳到葉芽,所以樹汁中又再維持高醣,嫩葉便又先長出葉紅素、橙黃素,最後才長出葉綠素。葉紅素是水溶性的,能與樹液相通。橙黃素與葉綠素不溶於水,分佈在葉片細胞上,它們負責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在日間把水和二氧化碳等原料化成醣。橙黃素與葉綠素侍在葉子上的位置日夜不同,其分佈就影響葉子的顏色,此所以葉和草在早上與中午顏色不同。只要樹汁仍留在葉片細胞中,葉片上的紅色素,卻不會因早晚而有變化。
雌蟬在樹幹產卵孵化後,掉在地上,向下挖土,直達樹根,以吸取樹根汁液維生。在地下若干年後,有一種達十七年成蟲爬出地面,攀到高處,抓緊不動,很快便會在背部裂縫帶翅膀走出來,雄的高歌,雌的沉靜。
香樂思的知識範圍包括文學:
對博物學家來說,較敏銳的嗅覺,重要性僅次於視覺。著名兒童小說楊柳風The wind in the willlow的作者及卓越銀行家Kenneth Grahame寫道:我們喪失細緻的感官,沒有詞滙去表達動物對其環境其生活的互動交流,只用嗅覺這詞語去涵蓋一系列纖幼的顫動,動物的鼻子在日與夜裡接收到的輕細的呼召、警告挑逗與拒絕。
吉卜齡Kipling在Mowgli故事提到的印度野犬世界知名,在新界也有,但群落很小,只得三至四頭。
對古希臘人喜歡蟬而研究其習性,詩人詠蟬:蟬過著幸福的生活,因為他的妻子不發聲
決定候鳥何時及何方遷徙的根本原因,至今未完全明白。遷徙的時間準如時鐘例如海鸚能預測在某日出現,風雨不改,耶利米書第八章七節說,「天上的鸛知道出席時間」Job第三十九章二十六節提及鷹的遷移。荷馬則寫到水鳥。紀元前6世紀的希臘抒情詩人阿克那里翁的則是燕子。這個千百年來的謎團在近五十年開始解開…
木薑子花芬芳,以前也常被砍作年花,直到在1913禁止小販販賣,數目才增加。雖在日本佔領時被砍作燃料,戰後便重生。罕有的墨蘭雖受法律保護,但仍被作為盆栽年花出售。
非洲蝸牛戰亂期間,其數目大量增加。到了1946年,在港島已有百萬。1946及1947年期間七個月內,園藝處在四個地點就撿了236302隻非洲蝸牛,磅得16028磅重,但對遏制其增長,完全無補於事。
在1931年的《香港博物學家》第十一卷第二期發表L.Gibbs先生對1893年奇力山結霜一事的回憶:家僮取來一條六吋到一尺長的冰柱給我看…鋪了瀝青的山頂道,則可非法滑雪…到馬己仙峽時,我的大衣全結了冰。山因結霜而變白,對城中華人而言,這是新奇事物。他們走上山收集掛冰的松枝回家當奇珍欣賞,但大多失望而回。
最漂亮的是紅花荷Champion。1849年Champion在香港仔一條鄉村的山邊發現了它….在香港仔那邊,英政府就地保護百年,使它現在長成數百株灌木和小樹。野生的紅花荷在其他地方連一株也找不到,林務署卻有出售。每年十二月到三月是花期,以二月為最美。
一八六六年,著名的動物學家斯溫荷氏Swinhoe曾記載,在香港內的許多小島上,都可以發現石猴Macacus Sancti-johannis…現時仍可在香港以南的擔竿群島發現…在山頂或深水灣見到的猴子可能但不肯定就是石猴。
香樂思是英國學者,見多識廣,能點出香港物種的海外姻緣:
原生玫瑰科的金櫻子開白或粉紅小花。光葉薔薇都發初蕾。此花的大花品種傳播到美國西南部並野化而被取名徹羅基人玫瑰Cherokee Rose 。徹羅基人是北美西南部印第安人一族。
非洲蝸牛最先在孟加拉北部出現,在1910傳到到斯裏蘭卡,1920傳到星加坡,1928傳到沙撈月,1931年6月最早在中國廈門有紀錄,1941年4月在香港跑馬地第一次發現,據標本體型推斷,可能在1937年已經在此。
明瓦是本地值得一記的貝類,相信只產於沙頭角海。常見村民在灘上檢其空殼,成堆擺放。一位博物學家這樣描述明瓦:小明瓦殼薄至近乎透明,在東方一些地區,用它來嵌制窗戶,代替玻璃,故名窗門貝。此工藝在中國已有數百年歷史。把小明瓦磨成二吋半見方的小塊,嵌在木格窗上。葡萄牙人十六世紀將此法傳到南洋殖民地,今天在Goa和Diu等地的老屋仍可見到。馬六甲拿督府是最佳例子。我不曾在香港或南中國見過用這種貝殼嵌制的窗戶,但聽過在廣東一條窄巷戶許多人家的窗門嵌有明瓦。好像在澳門也有。在菲律賓,當地人都學會了用明瓦嵌木窗的方法。我在馬尼拉問過當地人此法何來,答曰,是西班牙人教的。馬尼拉戰前至少有一家工廠,用明瓦篏在染色的鐵或鉛框上製成燈罩,接上電燈,送到馬尼拉酒店懸掛,燈泡亮了,發出柔和的白光。不發光時,則以其珍珠質感取勝,很有情調。此貝形圓而扁,雙貝中更有一塊完全扁平,雖不透明,但透光如毛玻璃,在沙頭角海可找到,最大的寬三吋半,南岸的長至最少五吋。
十萬個為甚麼這類科普物本來就是由他來寫的:
一般秋天葉片枯萎前,葉綠素從葉片上脫走,把當中的醣分解成澱粉,運回樹幹和樹根以備過冬,葉片便只剩下不能製造醣的紅黃素了。這時樹汁中的糖份變濃,紅葉出現。這就是這就是秋天紅葉的由來。到了春天,澱粉轉回醣傳到葉芽,所以樹汁中又再維持高醣,嫩葉便又先長出葉紅素、橙黃素,最後才長出葉綠素。葉紅素是水溶性的,能與樹液相通。橙黃素與葉綠素不溶於水,分佈在葉片細胞上,它們負責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在日間把水和二氧化碳等原料化成醣。橙黃素與葉綠素侍在葉子上的位置日夜不同,其分佈就影響葉子的顏色,此所以葉和草在早上與中午顏色不同。只要樹汁仍留在葉片細胞中,葉片上的紅色素,卻不會因早晚而有變化。
雌蟬在樹幹產卵孵化後,掉在地上,向下挖土,直達樹根,以吸取樹根汁液維生。在地下若干年後,有一種達十七年成蟲爬出地面,攀到高處,抓緊不動,很快便會在背部裂縫帶翅膀走出來,雄的高歌,雌的沉靜。
香樂思的知識範圍包括文學:
對博物學家來說,較敏銳的嗅覺,重要性僅次於視覺。著名兒童小說楊柳風The wind in the willlow的作者及卓越銀行家Kenneth Grahame寫道:我們喪失細緻的感官,沒有詞滙去表達動物對其環境其生活的互動交流,只用嗅覺這詞語去涵蓋一系列纖幼的顫動,動物的鼻子在日與夜裡接收到的輕細的呼召、警告挑逗與拒絕。
吉卜齡Kipling在Mowgli故事提到的印度野犬世界知名,在新界也有,但群落很小,只得三至四頭。
對古希臘人喜歡蟬而研究其習性,詩人詠蟬:蟬過著幸福的生活,因為他的妻子不發聲
決定候鳥何時及何方遷徙的根本原因,至今未完全明白。遷徙的時間準如時鐘例如海鸚能預測在某日出現,風雨不改,耶利米書第八章七節說,「天上的鸛知道出席時間」Job第三十九章二十六節提及鷹的遷移。荷馬則寫到水鳥。紀元前6世紀的希臘抒情詩人阿克那里翁的則是燕子。這個千百年來的謎團在近五十年開始解開…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富情趣及幽默的香樂思
看香樂思怎樣把家居設計成觀鳥勝地:
房子位處港島其中一個最佳觀鳥地點…它是兩所半獨立式住宅的其中一間,四分一哩無鄰居…我妻與我開了一塊田,種了椰菜和蕃茄。花園是鳥的天堂,多種植物供應種籽和昆蟲,吸引留鳥,訪鳥與候鳥來吃…庭園的主人是喜鵲,我們一家其實是闖入者…喜鵲…會築兩巢而選用其一,可能因為看到我們的兩所半獨立房子,所以給牠們靈感吧。
看香樂思怎樣融合天倫之樂與博物之樂:
元旦和家人到林村谷旅行,晴朗無風。小孩吃過燒香腸,飲完凍橙汁和熱可可,便到溪裡建堤捉蝦,全身濕透也樂透。我找到三十三種雀…回程時經大埔墟街市…小孩子很同情被關在籠中的綠翅鴨和雌羅紋鴨,但我的車已賸不出地方安置。
二月十日,和太太及女兒從八鄉攀大帽山。我們由甲龍左邊山脊上行…進入佈滿石塊的澗谷欣賞眾多有趣的植物…接尼姑庵(凌雲寺),最後接通林村至錦田主道。
小女兒把…槳果、莢果、葫蘆去皮,放在盆中…使盤水被染成黃澄澄一片,我想起這就是中國人的染料,便放一塊碎布進去。接著我們又試了幾張紙、然後便是兩條手帕,當太太要把女兒所有手帕或浴巾都放進去時,我把栓子抽起,才救了它們一命。最近太太買了一些未漂染的布料回來,我們的家庭問題出現了:如果兩個蒴果可以染黃一打手帕,一疋布則要多少個蒴果?很不幸,果季己近尾聲。
1947年,在我薄扶林花園發現豪豬屍體。我的幼女把從豪豬身上拔下的刺,分給同學,男孩便用它來對付女孩。教訓是不應在男女校派豪豬刺。
九月一晚,窗前伏著一隻剛羽化的鬼臉天蛾,我叫已上床的女兒下來看,牠的鬼臉形胸部如骷髏,我輕撫牠,牠吱吱叫,飛走,仍有力地叫。我的小女兒看得趣味然,不覺我打擾她。
看香樂思怎樣享受與伙伴同行共樂:
登上隊生起大火堆,圍著營火,唱完歌便烤肉,沒栗子可烤,我改烤蘋果。有人嫉妒這主意,待發現我烤熟的還有一條蛆蟲時,他們滿足又愉快。幸好第二隻蘋果再沒發現房客。
十二月十二日,一隻大鳥在屏山警署附近飛往濕地。我們趕忙跟蹤,像獵兔小犬,走過犁過的田,穿過荊棘林,圍繞過驚蔗田,跨過崎嶇不平的空地,但這一切都是徒然,因為我們追逐的目標飛得快如飛機。幸好那鳥後來又在我們頭頂經過,距離近得可以讓我們對其外貌做紀錄。
1939年十一月,我和一位朋友來到屏山濕地以西的輞井半島,選了一個理想地點,就是河邊最高地方。我們在此午饍…後面是大榕樹,再遠些便是林地。太陽曬暖我們的背,我們靜靜地吃三明治..忽然鮮艷顏色一閃,一隻雄性白腹藍姬鶲在老榕樹選了舒適枝幹,找了蟲,跟我們一起吃午餐 。 幾分鐘後一隻日本歌鴝…
香樂思也寫自己的好奇和慵懶,活像個孩子:
戰後一個六月星期天的早上,我在聖約翰教堂東窗望出去,發現天空飛過一些甚麼。起先我以為是小鳥,其實不是小鳥,甚至連蝴蝶也不是。驀然一團棉絮優雅地降落腳下,才知道是木棉在散播種籽。弄清楚因由,才好專心聽道。
1948年4月15日一隻黑喉噪鶥造訪我薄扶林後園…其聲如橫笛,又似黃鸝、杜鵑、伯勞、小雞和貓叫的混合。使人振驚難忘…我差一點便要起床去看,但躺著聽這天籟,實在太舒服了,所以我最後沒有下床。
這些想法的怪誕離奇,相信直迫周星馳和黃子華:
十月某天我收到一隻四腳小雞,我估計是用來做測試的。啟德機場跑道短,飛機起降有危險,因此要設計更安全的起落架。如果麻鷹和燕雀的雙腿能使牠在高速中安全降落,那麼四隻腳一定更有效。
如你幸被蛇咬,別慌張致死…可用小管紮住傷口至心臟間位置,但不要紮太久,儘快找醫生。不要飲酒,宜回家睡,如發高燒一般處理。最重要的是,紀錄你被咬後直到康復或死亡的病情變化,因為這些工作極具科學價值,幫助你忘記痛苦。如果你把蛇殺了,請把牠浸酒,給醫生看是哪種蛇。如果你死了,應早寫遺囑,把蛇捐給博物館,要寫標簽。
香樂思愛捉挾別人,幸災樂禍,可編成《老夫子》漫畫:
另一很不同的攀援植物是毬蘭,因花美而被種於英國溫室。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先生由英國寄來一束花,她來問我花名,當我說這種花在屋外不遠很常見時,她很不快。
走進這奇妙的樹林…陸軍對海軍說:「讓我們把噪鵑找出來!我在樹林前方,你在樹林後方包义」陸軍便從南,海軍就由北開始靜行。我站在一旁,未幾,林中飛出噪鵑…還叫了一下,我等著,北面傳來叫聲,稍停,南面有回應,可以肯定林中沒有另外兩隻雄杜鵑,但兩種聲音重複地唱和,我感到快要碰上。不久,兩位高級將領在林之西並排現身。鑑於禮貌,我問誰先見到杜鵑,或者更對焦的問題應該是,哪一隻杜鵑先見到另一隻杜鵑?
我們三男一女小隊…下到懸崖…用繩索小心地把女士放到瀑布底,當女士準備跳入潭水時,小隊的其他成員包括醫生、天氣預布員和昆蟲搜集者們,在談床邊故事。我們知道在跳入潭水前,要脫掉全身衣服,包成一團,擲到潭畔,跳水後,遊到潭畔,用蕉樹抹乾身子,才穿回衣服。不幸的是,這位女士擲不準,衣服給反彈,掉進潭中。沒有比這個更誘惑漢子們跳進冷水中去的事了。
房子位處港島其中一個最佳觀鳥地點…它是兩所半獨立式住宅的其中一間,四分一哩無鄰居…我妻與我開了一塊田,種了椰菜和蕃茄。花園是鳥的天堂,多種植物供應種籽和昆蟲,吸引留鳥,訪鳥與候鳥來吃…庭園的主人是喜鵲,我們一家其實是闖入者…喜鵲…會築兩巢而選用其一,可能因為看到我們的兩所半獨立房子,所以給牠們靈感吧。
看香樂思怎樣融合天倫之樂與博物之樂:
元旦和家人到林村谷旅行,晴朗無風。小孩吃過燒香腸,飲完凍橙汁和熱可可,便到溪裡建堤捉蝦,全身濕透也樂透。我找到三十三種雀…回程時經大埔墟街市…小孩子很同情被關在籠中的綠翅鴨和雌羅紋鴨,但我的車已賸不出地方安置。
二月十日,和太太及女兒從八鄉攀大帽山。我們由甲龍左邊山脊上行…進入佈滿石塊的澗谷欣賞眾多有趣的植物…接尼姑庵(凌雲寺),最後接通林村至錦田主道。
小女兒把…槳果、莢果、葫蘆去皮,放在盆中…使盤水被染成黃澄澄一片,我想起這就是中國人的染料,便放一塊碎布進去。接著我們又試了幾張紙、然後便是兩條手帕,當太太要把女兒所有手帕或浴巾都放進去時,我把栓子抽起,才救了它們一命。最近太太買了一些未漂染的布料回來,我們的家庭問題出現了:如果兩個蒴果可以染黃一打手帕,一疋布則要多少個蒴果?很不幸,果季己近尾聲。
1947年,在我薄扶林花園發現豪豬屍體。我的幼女把從豪豬身上拔下的刺,分給同學,男孩便用它來對付女孩。教訓是不應在男女校派豪豬刺。
九月一晚,窗前伏著一隻剛羽化的鬼臉天蛾,我叫已上床的女兒下來看,牠的鬼臉形胸部如骷髏,我輕撫牠,牠吱吱叫,飛走,仍有力地叫。我的小女兒看得趣味然,不覺我打擾她。
看香樂思怎樣享受與伙伴同行共樂:
登上隊生起大火堆,圍著營火,唱完歌便烤肉,沒栗子可烤,我改烤蘋果。有人嫉妒這主意,待發現我烤熟的還有一條蛆蟲時,他們滿足又愉快。幸好第二隻蘋果再沒發現房客。
十二月十二日,一隻大鳥在屏山警署附近飛往濕地。我們趕忙跟蹤,像獵兔小犬,走過犁過的田,穿過荊棘林,圍繞過驚蔗田,跨過崎嶇不平的空地,但這一切都是徒然,因為我們追逐的目標飛得快如飛機。幸好那鳥後來又在我們頭頂經過,距離近得可以讓我們對其外貌做紀錄。
1939年十一月,我和一位朋友來到屏山濕地以西的輞井半島,選了一個理想地點,就是河邊最高地方。我們在此午饍…後面是大榕樹,再遠些便是林地。太陽曬暖我們的背,我們靜靜地吃三明治..忽然鮮艷顏色一閃,一隻雄性白腹藍姬鶲在老榕樹選了舒適枝幹,找了蟲,跟我們一起吃午餐 。 幾分鐘後一隻日本歌鴝…
香樂思也寫自己的好奇和慵懶,活像個孩子:
戰後一個六月星期天的早上,我在聖約翰教堂東窗望出去,發現天空飛過一些甚麼。起先我以為是小鳥,其實不是小鳥,甚至連蝴蝶也不是。驀然一團棉絮優雅地降落腳下,才知道是木棉在散播種籽。弄清楚因由,才好專心聽道。
1948年4月15日一隻黑喉噪鶥造訪我薄扶林後園…其聲如橫笛,又似黃鸝、杜鵑、伯勞、小雞和貓叫的混合。使人振驚難忘…我差一點便要起床去看,但躺著聽這天籟,實在太舒服了,所以我最後沒有下床。
這些想法的怪誕離奇,相信直迫周星馳和黃子華:
十月某天我收到一隻四腳小雞,我估計是用來做測試的。啟德機場跑道短,飛機起降有危險,因此要設計更安全的起落架。如果麻鷹和燕雀的雙腿能使牠在高速中安全降落,那麼四隻腳一定更有效。
如你幸被蛇咬,別慌張致死…可用小管紮住傷口至心臟間位置,但不要紮太久,儘快找醫生。不要飲酒,宜回家睡,如發高燒一般處理。最重要的是,紀錄你被咬後直到康復或死亡的病情變化,因為這些工作極具科學價值,幫助你忘記痛苦。如果你把蛇殺了,請把牠浸酒,給醫生看是哪種蛇。如果你死了,應早寫遺囑,把蛇捐給博物館,要寫標簽。
香樂思愛捉挾別人,幸災樂禍,可編成《老夫子》漫畫:
另一很不同的攀援植物是毬蘭,因花美而被種於英國溫室。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先生由英國寄來一束花,她來問我花名,當我說這種花在屋外不遠很常見時,她很不快。
走進這奇妙的樹林…陸軍對海軍說:「讓我們把噪鵑找出來!我在樹林前方,你在樹林後方包义」陸軍便從南,海軍就由北開始靜行。我站在一旁,未幾,林中飛出噪鵑…還叫了一下,我等著,北面傳來叫聲,稍停,南面有回應,可以肯定林中沒有另外兩隻雄杜鵑,但兩種聲音重複地唱和,我感到快要碰上。不久,兩位高級將領在林之西並排現身。鑑於禮貌,我問誰先見到杜鵑,或者更對焦的問題應該是,哪一隻杜鵑先見到另一隻杜鵑?
我們三男一女小隊…下到懸崖…用繩索小心地把女士放到瀑布底,當女士準備跳入潭水時,小隊的其他成員包括醫生、天氣預布員和昆蟲搜集者們,在談床邊故事。我們知道在跳入潭水前,要脫掉全身衣服,包成一團,擲到潭畔,跳水後,遊到潭畔,用蕉樹抹乾身子,才穿回衣服。不幸的是,這位女士擲不準,衣服給反彈,掉進潭中。沒有比這個更誘惑漢子們跳進冷水中去的事了。
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香樂思及其《野外香港》
Dr Geoffrey Alton Craig Herklots香樂思博士(1902-1986)是英國植物學家和鳥類學家。1928來香港大學當講師,1941日本侵華,旋被拘禁於赤柱至1945年。
戰後香樂思改任香港政府當時新設立的拓展署署長,從事植林和魚產、糧食、蔬菜等增產工作,應付戰後食物供應問題,任職三年,1949年退休回英國去。1953年至1960年任千里達帝國熱帶農業學院院長。有一種蘭花Eria herklotsii Crib.以他的名字命名。
香樂思給香港人的最大貢獻,是在1930創辦《香港博物學家》季刊The Hong Kong Naturalist,直至因戰爭爆發在1941年停刊,一共出了十卷,集合了當時一大批學者官員,如當時天文臺台長Heywood寫香港山水,宋學鵬寫新界傳說,S.G.King 寫香港貝類,A.M.Boring寫兩棲類,A.H.Crook 寫昆蟲L.Gibb寫植物,香樂思自己寫鳥獸。香樂思在戰前曾出版《香港的有花灌木》和《香港的蘭花》,與林書顏合編《香港的普通食用鹹水魚》。戰時他被關進戰俘集中營,在赤柱度過了三年零八個月的羈留生活,他在集中營裏仍繼續他的自然研究生活,觀察鳥類動態,研究一些可供食用的植物種植工作,1946年出版的《香港的鳥類。野外觀察手冊》,大部分就是在集中營裏完成的。1951年出版的《野外香港》The Hong Kong Countryside,是本生動活潑的博物學家日誌/隨筆,是香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自然寫作之一,華橋日報的吳灞陵和星島日報的葉靈鳳,都曾在報上為文介紹他,後者更直接或間接譯寫其文,用於報刊或專書。葉靈鳳的《香港風物誌》很多篇章都有用到甚至是直譯香樂思的資料。
從香樂思《野外香港》自序看,這書的寫作對象是歐美人士,想幫助他們認識跟他們國家很不同的、新奇又多樣的香港動植物,享受和欣賞大自然四季之美。他想不到的是最喜歡此書的一位讀者是葉靈鳳,還把本書內容很多處寫進《香港風物誌》中。
香樂思強調本書既非植物誌,亦非博物誌,更非新界導遊,其實是作者二十年香港快樂生活的雜記。我看本書集植物誌、博物誌、新界導遊與快樂生活於一身,對喜愛香港生態風物人士來說實在是一大寶藏。《野外香港》在六十年前便提出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紀錄的多是親歷眼見的事物,因為重現六十年前香港山水風物,讓人發思古幽情。最吸引的是此書寫得真率,富生活情趣和幽默感,我看過不少的博物學小品和生態文學,不是太多引用資料就是太深沉玄奧,唯有《野外香港》最吸引。
戰後香樂思改任香港政府當時新設立的拓展署署長,從事植林和魚產、糧食、蔬菜等增產工作,應付戰後食物供應問題,任職三年,1949年退休回英國去。1953年至1960年任千里達帝國熱帶農業學院院長。有一種蘭花Eria herklotsii Crib.以他的名字命名。
香樂思給香港人的最大貢獻,是在1930創辦《香港博物學家》季刊The Hong Kong Naturalist,直至因戰爭爆發在1941年停刊,一共出了十卷,集合了當時一大批學者官員,如當時天文臺台長Heywood寫香港山水,宋學鵬寫新界傳說,S.G.King 寫香港貝類,A.M.Boring寫兩棲類,A.H.Crook 寫昆蟲L.Gibb寫植物,香樂思自己寫鳥獸。香樂思在戰前曾出版《香港的有花灌木》和《香港的蘭花》,與林書顏合編《香港的普通食用鹹水魚》。戰時他被關進戰俘集中營,在赤柱度過了三年零八個月的羈留生活,他在集中營裏仍繼續他的自然研究生活,觀察鳥類動態,研究一些可供食用的植物種植工作,1946年出版的《香港的鳥類。野外觀察手冊》,大部分就是在集中營裏完成的。1951年出版的《野外香港》The Hong Kong Countryside,是本生動活潑的博物學家日誌/隨筆,是香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自然寫作之一,華橋日報的吳灞陵和星島日報的葉靈鳳,都曾在報上為文介紹他,後者更直接或間接譯寫其文,用於報刊或專書。葉靈鳳的《香港風物誌》很多篇章都有用到甚至是直譯香樂思的資料。
從香樂思《野外香港》自序看,這書的寫作對象是歐美人士,想幫助他們認識跟他們國家很不同的、新奇又多樣的香港動植物,享受和欣賞大自然四季之美。他想不到的是最喜歡此書的一位讀者是葉靈鳳,還把本書內容很多處寫進《香港風物誌》中。
香樂思強調本書既非植物誌,亦非博物誌,更非新界導遊,其實是作者二十年香港快樂生活的雜記。我看本書集植物誌、博物誌、新界導遊與快樂生活於一身,對喜愛香港生態風物人士來說實在是一大寶藏。《野外香港》在六十年前便提出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紀錄的多是親歷眼見的事物,因為重現六十年前香港山水風物,讓人發思古幽情。最吸引的是此書寫得真率,富生活情趣和幽默感,我看過不少的博物學小品和生態文學,不是太多引用資料就是太深沉玄奧,唯有《野外香港》最吸引。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梁文道作為教育家
與上海來的教研員朋友談天,說到最近評副教授職稱,筆試的閱讀篇章之一,是香港作家梁文道《常識》序言。
聽到這消息我很高興,我以為梁文道只在國內公共空間上受重視,想不到在保守的官方教育機構也被推許。上海朋友對公家此舉感覺自豪。當然值得自豪,這是自信的表現。我無法想像香港公務員考試會用梁文道或陳云的文章。
為甚麼上海會這樣接受梁文道?正如《常識》序言所言,他能夠先用國內人的眼光去看事物和思考問題,然後跳出來,以原身的港台背境進入分析,「反覆出入的程序,可以使我同時看到內地人自己不一定意識得到的內地常識,與香港人自己所不知的港人常識...竟然成了解自我的的筆記,借此我得以認識自身的條件與束縛,身份的認同及移置」
可以視梁文道為一位很會教學藝術的老師或幹練的培訓者,我輩在教學生,或帶領同事推行課改遇上矛盾時,如果能先了解其角度與思維,警醒自己不可只以自己的常識來判斷事情,經常自省「以認識自身的條件與束縛,身份的認同及移置」,才會如梁文道一樣被接受,從而發揮影響力。
鍾祖康同樣寫時評,文筆之揮灑、知識之豐渾、仁愛之厚重,同樣值得敬佩,可是沒有梁文道這種「反覆出入」的工夫,能讓國內以致本地真正有識之士接受與欣賞。
期望梁文道的《常識》及日後的時評繼續發揮影響力,真的像潘恩的《常識》那樣蘊釀變化社會的土壤造就美國獨立一樣,改變中國的國運。
聽到這消息我很高興,我以為梁文道只在國內公共空間上受重視,想不到在保守的官方教育機構也被推許。上海朋友對公家此舉感覺自豪。當然值得自豪,這是自信的表現。我無法想像香港公務員考試會用梁文道或陳云的文章。
為甚麼上海會這樣接受梁文道?正如《常識》序言所言,他能夠先用國內人的眼光去看事物和思考問題,然後跳出來,以原身的港台背境進入分析,「反覆出入的程序,可以使我同時看到內地人自己不一定意識得到的內地常識,與香港人自己所不知的港人常識...竟然成了解自我的的筆記,借此我得以認識自身的條件與束縛,身份的認同及移置」
可以視梁文道為一位很會教學藝術的老師或幹練的培訓者,我輩在教學生,或帶領同事推行課改遇上矛盾時,如果能先了解其角度與思維,警醒自己不可只以自己的常識來判斷事情,經常自省「以認識自身的條件與束縛,身份的認同及移置」,才會如梁文道一樣被接受,從而發揮影響力。
鍾祖康同樣寫時評,文筆之揮灑、知識之豐渾、仁愛之厚重,同樣值得敬佩,可是沒有梁文道這種「反覆出入」的工夫,能讓國內以致本地真正有識之士接受與欣賞。
期望梁文道的《常識》及日後的時評繼續發揮影響力,真的像潘恩的《常識》那樣蘊釀變化社會的土壤造就美國獨立一樣,改變中國的國運。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黃竹洋夢屋
上永續農業課程,到西貢黃竹洋場址,看風、火、地、水、靈、命,以谷中一間獨立三層石屋為中心。
屋被綠樹環抱,廳有大門接連草地,旁有古朴,下經三層狹長田疇,有二呎寬水道,活水向屋右流去,流到橋前一段變寬成十數呎,有石堤。水道之後又是數層高起的田疇,再上是三百米山頭 ,是馬鞍山南坡一脈。
田地已成為原生種次生林,數目和物種眾多。土黒,濕潤。
屋前屋後種十多呎桔樹廿來棵。由橋邊起沿馬路種葵樹竹樹至大門,十分隱蔽。
屋旁有小圓池,收集馬路涇流,再御到水道。在第二層田疇有小泳池。
水道可營造成更適合螢火蟲生長的環境,兩邊種多樣化水生或半水生植物。林下可培殖本地蘭花、重樓、細辛。桔林成為天牛鍬形蟲繁殖地。可闢路上三百米山頭。
可惜蚊太猛,連在十二月也兇。
屋被綠樹環抱,廳有大門接連草地,旁有古朴,下經三層狹長田疇,有二呎寬水道,活水向屋右流去,流到橋前一段變寬成十數呎,有石堤。水道之後又是數層高起的田疇,再上是三百米山頭 ,是馬鞍山南坡一脈。
田地已成為原生種次生林,數目和物種眾多。土黒,濕潤。
屋前屋後種十多呎桔樹廿來棵。由橋邊起沿馬路種葵樹竹樹至大門,十分隱蔽。
屋旁有小圓池,收集馬路涇流,再御到水道。在第二層田疇有小泳池。
水道可營造成更適合螢火蟲生長的環境,兩邊種多樣化水生或半水生植物。林下可培殖本地蘭花、重樓、細辛。桔林成為天牛鍬形蟲繁殖地。可闢路上三百米山頭。
可惜蚊太猛,連在十二月也兇。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為甚麼鼠排十二生肖之首?
三年級中文聆聽考試。我去監堂,聽到這個故事:玉皇大帝請十二動物賽跑,決定十二生肖排名。鼠最慢,跳到牛耳中。牛最快,但在終點前鼠從牛耳跳下來,跟牛一起衝線。玉皇大帝不知道該判誰第一。鼠說他比牛大,所以應奪冠,牛卻說他才大,玉皇大帝又不知聽誰,提議牛鼠下凡間請凡人做評判。來到街上,鼠吸氣,把身體漲大,見到的路人說,那隻鼠真大啊。沒人說牛大。玉皇大帝便把鼠列十二生肖之首。
收卷後,有學生問玉皇大帝是誰,我回答香港由曾蔭權治理,天界就由玉皇大帝治理。我問學生這故事有沒有不合理地方?在提示下,大家提出並同意了幾點:1)玉皇大帝沒發現鼠作弊是不正常的,除非他做裁判時偷懶;2)玉皇大帝分不到牛大還是鼠大是不正常的,除非他是盲的;3)玉皇大帝把裁判責任交到凡人是不正常的,除非他是不負責任的大帝;4)牛賽跑得冠軍是不正常的,因為看過動物圖書或紀錄片的人都會知道,馬、虎、狗、羊、兔都跑得比牛快。
還有時間,我便請學生改寫故事,提出牛獲勝的更合理原因。學生寂靜。我請大家根據牛的特性去想獲勝原因。有學生想到玉皇大帝搞的不是賽跑,而是比誰最會耕田。大家很滿意。接著的一題最難:為甚麼在耕田比賽中牛最終敗給鼠?要回答這問題,要先知道鼠的特性,大家便分享了鼠的有關知識,如他很聰明、人類很難捉到他、甚麼東西都能吃等。我看過朱耀沂的《老鼠博物學》,便引述內容說,鼠在地球環境惡化得連恐龍也絕滅的情況下,仍繼續生存,是後來出現的各種哺乳類動物的祖先,如果未來地球環境惡化得連人類和大部份動物也絕滅了,鼠很可能仍然生存下去。
說到這裡,才知道玉皇大帝要十二動物參加「求生者」一類的兢賽,把大家送到一個荒島叢林之類的荒野。至於為甚麼豬和狗最早出局,鼠怎讓勝過牛虎兔,可以用適應荒野的能力來解釋,這樣就不需要醜化玉皇大帝和老鼠了。
收卷後,有學生問玉皇大帝是誰,我回答香港由曾蔭權治理,天界就由玉皇大帝治理。我問學生這故事有沒有不合理地方?在提示下,大家提出並同意了幾點:1)玉皇大帝沒發現鼠作弊是不正常的,除非他做裁判時偷懶;2)玉皇大帝分不到牛大還是鼠大是不正常的,除非他是盲的;3)玉皇大帝把裁判責任交到凡人是不正常的,除非他是不負責任的大帝;4)牛賽跑得冠軍是不正常的,因為看過動物圖書或紀錄片的人都會知道,馬、虎、狗、羊、兔都跑得比牛快。
還有時間,我便請學生改寫故事,提出牛獲勝的更合理原因。學生寂靜。我請大家根據牛的特性去想獲勝原因。有學生想到玉皇大帝搞的不是賽跑,而是比誰最會耕田。大家很滿意。接著的一題最難:為甚麼在耕田比賽中牛最終敗給鼠?要回答這問題,要先知道鼠的特性,大家便分享了鼠的有關知識,如他很聰明、人類很難捉到他、甚麼東西都能吃等。我看過朱耀沂的《老鼠博物學》,便引述內容說,鼠在地球環境惡化得連恐龍也絕滅的情況下,仍繼續生存,是後來出現的各種哺乳類動物的祖先,如果未來地球環境惡化得連人類和大部份動物也絕滅了,鼠很可能仍然生存下去。
說到這裡,才知道玉皇大帝要十二動物參加「求生者」一類的兢賽,把大家送到一個荒島叢林之類的荒野。至於為甚麼豬和狗最早出局,鼠怎讓勝過牛虎兔,可以用適應荒野的能力來解釋,這樣就不需要醜化玉皇大帝和老鼠了。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紫紋兜蘭
終於出發去看紫紋兜蘭開花。水枯好走,不久便到達瀑頂,標高400米,有流蘇貝母蘭生石上,開者三四朵。仰視竹葉蘭,再上,接右源,跨過林帶,回到左源,便是紫紋兜蘭潭。六七朵蘭仍在原位,未見開花。細看,有一桿乾斷花梗,已開完了!遲來了!真不濟!正要離去,瞥見枯葉雜草裡有花,便大叫,俯身察看,真是紫紋兜蘭!
它貼著一株硃沙根而生,垂下頭,故不顯。紫紋兜蘭離地只有十多厘米,附近有其他植物、樹椿,在一二米外便是水潭。我整個人不得不以奇怪姿勢,側臥仰臥地上,才拍好紫紋兜蘭。
潭剛好不在路邊,也非休憩地,也不在溯澗旺季開花,所以能保存。拍完這一棵,在附近查看,原來總共有約二十朵,其中另一朵抽出花苞,另兩朵也有乾斷花梗,另一棵卻長在一棵半枯莎草下,根部曝露,欠生氣。
三十分鐘後,我把拍照時扯起的莖枝枯葉放回紫紋兜蘭身邊,滿足地跨過林地,回到右源林地,始見有石砌田基,可能是往日茶田。從右源用四十五分鐘便接石徑,林下空曠,沒荊棘和毒蜂,很好走。
紫紋兜蘭Paphiopedilum Purpuratum中的Cypripedilum來自希臘文Paphiopedilon,Paphia原義維納斯, pedilon是拖鞋 (據胡秀英1977頁146)。
香樂思(1930)指在英國同屬的C.Calceolus因被過份採集而變得罕有,當時他在紫羅蘭山四季不涸澗畔石上還發現約20棵,不希望在香港的紫紋兜蘭同一命運。不幸言中。
香樂思(1930)介紹說它由昆蟲,主要是蜂,來傳播花粉,昆蟲滑進大囊(唇瓣)內,從中間部份的兩個小囊之一溜走,這樣就會先經過斑點區,再經過花葯。如果這隻昆蟲之前曾訪過另一兜蘭,就會先把花粉傳到柱頭,然後在穿過小囊中的花葯時,身上腿上附著有粘性的花粉,飛到另一棵,為兜蘭傳粉。
香樂思(1930)大抵是引用英國同屬的C.Calceolus資料來介紹紫紋兜蘭,除了幫紫紋兜蘭傳粉的是食蚜蠅而不是蜂這一項外,其他都正確,只是最精彩的部份卻是C.Calceolus所沒有,而他也未觀察到的。
據劉仲健等(2004)在深圳梧桐山四年來對407基株的研究,紫紋兜蘭會用無償的方法欺騙雌性和雄性短刺刺腿食蚜蠅來幫助傳粉。
欺騙雌性的方法有二,其一為唇瓣會發出輕微氣味,其二為花瓣長出點點,囊瓣中央更長出大量黑粟色斑點突起,模擬大群蚜蟲。因為食蚜蠅幼蟲以蚜蟲為食物,雌性食蚜蠅便以為該處適宜產卵而降落。
欺騙雄性的方法則是位於唇瓣口的退化雄蕊,偽裝成雌性食蚜蠅,吸引雄食蚜蠅降落交配。
無論雄雌,都會滑落唇瓣內,必須通過僅容它通過的基部通道才能逃逸,而在逃逸時必先接觸柱頭然後才碰撞雄蕊,這樣花粉就可以避免落自己的柱頭上。
要留意的是前一段是「據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分析」,而上一段才是「定點觀察得知」。前引的「分析」應是「推斷」。
可惜見不到食蚜蠅。要見到當可早些到達,或在附近紮營方便觀察。劉仲健等(2004)的其他重要發現包括:
喜棲山體東南坡 、忌澇甚於乾、 PH值4.1-5.1度偏酸、 要求地表植物密度較低或偏少,無矮生灌木層 、鬱閉度要達90% 、最早在11月初,最遲12月初開花,在12月底結束、沒昆蟲傳粉,可開一個月、 每年一次分蘗繁殖,長到3-4塊葉,從葉腋內生出分蘗 、 粗壯具多枚葉鞘者,可伸出狹隨圓葉片、 經四代後開始老化 、同一樣地基株數量最少20最多71 、從發芽到枯死約5-6年 、 分佈高度100至700米
劉仲健等(2004)蘭科紫紋兜蘭的保育生物學研究 生物多樣性2004,12(5)509-516
它貼著一株硃沙根而生,垂下頭,故不顯。紫紋兜蘭離地只有十多厘米,附近有其他植物、樹椿,在一二米外便是水潭。我整個人不得不以奇怪姿勢,側臥仰臥地上,才拍好紫紋兜蘭。
潭剛好不在路邊,也非休憩地,也不在溯澗旺季開花,所以能保存。拍完這一棵,在附近查看,原來總共有約二十朵,其中另一朵抽出花苞,另兩朵也有乾斷花梗,另一棵卻長在一棵半枯莎草下,根部曝露,欠生氣。
三十分鐘後,我把拍照時扯起的莖枝枯葉放回紫紋兜蘭身邊,滿足地跨過林地,回到右源林地,始見有石砌田基,可能是往日茶田。從右源用四十五分鐘便接石徑,林下空曠,沒荊棘和毒蜂,很好走。
紫紋兜蘭Paphiopedilum Purpuratum中的Cypripedilum來自希臘文Paphiopedilon,Paphia原義維納斯, pedilon是拖鞋 (據胡秀英1977頁146)。
香樂思(1930)指在英國同屬的C.Calceolus因被過份採集而變得罕有,當時他在紫羅蘭山四季不涸澗畔石上還發現約20棵,不希望在香港的紫紋兜蘭同一命運。不幸言中。
香樂思(1930)介紹說它由昆蟲,主要是蜂,來傳播花粉,昆蟲滑進大囊(唇瓣)內,從中間部份的兩個小囊之一溜走,這樣就會先經過斑點區,再經過花葯。如果這隻昆蟲之前曾訪過另一兜蘭,就會先把花粉傳到柱頭,然後在穿過小囊中的花葯時,身上腿上附著有粘性的花粉,飛到另一棵,為兜蘭傳粉。
香樂思(1930)大抵是引用英國同屬的C.Calceolus資料來介紹紫紋兜蘭,除了幫紫紋兜蘭傳粉的是食蚜蠅而不是蜂這一項外,其他都正確,只是最精彩的部份卻是C.Calceolus所沒有,而他也未觀察到的。
據劉仲健等(2004)在深圳梧桐山四年來對407基株的研究,紫紋兜蘭會用無償的方法欺騙雌性和雄性短刺刺腿食蚜蠅來幫助傳粉。
欺騙雌性的方法有二,其一為唇瓣會發出輕微氣味,其二為花瓣長出點點,囊瓣中央更長出大量黑粟色斑點突起,模擬大群蚜蟲。因為食蚜蠅幼蟲以蚜蟲為食物,雌性食蚜蠅便以為該處適宜產卵而降落。
欺騙雄性的方法則是位於唇瓣口的退化雄蕊,偽裝成雌性食蚜蠅,吸引雄食蚜蠅降落交配。
無論雄雌,都會滑落唇瓣內,必須通過僅容它通過的基部通道才能逃逸,而在逃逸時必先接觸柱頭然後才碰撞雄蕊,這樣花粉就可以避免落自己的柱頭上。
要留意的是前一段是「據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分析」,而上一段才是「定點觀察得知」。前引的「分析」應是「推斷」。
可惜見不到食蚜蠅。要見到當可早些到達,或在附近紮營方便觀察。劉仲健等(2004)的其他重要發現包括:
喜棲山體東南坡 、忌澇甚於乾、 PH值4.1-5.1度偏酸、 要求地表植物密度較低或偏少,無矮生灌木層 、鬱閉度要達90% 、最早在11月初,最遲12月初開花,在12月底結束、沒昆蟲傳粉,可開一個月、 每年一次分蘗繁殖,長到3-4塊葉,從葉腋內生出分蘗 、 粗壯具多枚葉鞘者,可伸出狹隨圓葉片、 經四代後開始老化 、同一樣地基株數量最少20最多71 、從發芽到枯死約5-6年 、 分佈高度100至700米
劉仲健等(2004)蘭科紫紋兜蘭的保育生物學研究 生物多樣性2004,12(5)509-516
我在東莞學校的青春歲月
我在1989年在葛師畢業便進東莞學校工作。由於東莞學校是六班小校,我比在大校有更多機會:我一出道便當六年級班主任,同時教中文和英文,又教常識、美術、體育。當時學校中層高層不會指派下屬去做太多非教學的工作,只要自己喜歡和親力親為,寫一張通告,便可以辦遊戲日、戲劇滙演,帶學生參加朗誦節、繪畫比賽、寫作比賽、戲劇節、生態體驗,當時參加不小全港比賽都有優秀表現,好些評判對我們村校學生另眼相看,作為村校教師的我特別感到光榮。我就這樣快快樂樂由二十四長到三十七歲。
其實最快樂的時光還是在中文課和美術課。1994年教署推行目標為本課程,我央求當年彭錫鴻校長給我當一年級中文科老師,跟進到三四年級,推行課程改革,用比之前較開放的和富挑戰的方式上課。當年學生有強烈學習動機的為數不少,我也開始嘗試把書本上的理論應用在課堂實踐上,開始我研發課程之路。我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把課文用戲劇方法演繹,請觀眾評論演繹者是否把課文的詞句意義和情感演出來,有時更故意要大家補救課文的缺漏和改寫不合理的部份。我又把寫作課和美勞課結合起來,例如請學生在畫紙上寫完幻想故事後畫插圖,設計完新校徽作文字說明。全班學生認真盡力去做,每多驚喜之作,我至今保留這些功課。在目前和以後,我很可能都收不到這樣的作品了。
當年很多機構急需教師分享教改成果,有學者們到東莞學校觀課,把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都紀錄並翻譯成文字逐句分析,我也帶著東莞學校學生的錄影帶四出展示,寫起文章,投稿專業期刊,當研討會講者,吸引一些同業的注意,被推薦做諸多難得一試的工作:為教育電視寫劇本、為教育研究組撰測驗卷、為教統局中文組構思教材套、當課程發展議會成員、為在職教師主持工作坊等等。我的視野得以開闊,我的事業生涯得以發展,我覺得教學是一份有趣的工作,給我愉悅和滿足,值得委身。
不時和青年教師交談,很少聽到在學校裡獲得愉悅。為甚麼這樣?除了年代不同、教師工作變得繁瑣化外,小校的湮沒也是原因。我相信如果當年不是進東莞學校而是到一些大校任教,我很可能沒有這段愉悅時光和真實的專業發展經歷。S.Nieto(2000)的話大蓋道出玄機:
小校對失去靈魂和日益科層化和非人化的教育系統而言,是一服清涼劑。如果影響教學成效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師生關係,則小校教師對待學生那種既親切又有要求的人際關係,做就了學生高投入的學習。這種關係,不可能在學生感到煩厭、教師覺得不受尊重的情況下發生。小校開闊心靈,擴大頭腦,給師生空間去追尋夢想,蘊釀出舒坦的氣氛,消除了教師的顧忌;學生不再只是人名單上的其中一個欄位,學習氣氛建立在有信心的教師和有信心的學生之間的互信基礎上。這是小校比大校更有效、更成功的地方。
我到現在仍然相信,當教師是有意義的工作,做教師仍大有可為,而教育學仍然是值得研讀的科目。我相信這些想法有很大部份是東莞學校對我的影響。東莞學校形塑了我對教育的基本信念。今年是東莞學校五十周年了,引發我對在東莞學校的青春歲月的懷念,祁願東莞學校百尺竽頭,向下一個五十年奮進。
Nieto S. (2000),A Gesture Toward Justice-- small schools and the promise of equal education,in W.Ayers,M.Klonsky,& G.H.Lyon ed.,A Simple Justice the challenge of smanll schools,2000,Teacher Collage,Columbia University.
其實最快樂的時光還是在中文課和美術課。1994年教署推行目標為本課程,我央求當年彭錫鴻校長給我當一年級中文科老師,跟進到三四年級,推行課程改革,用比之前較開放的和富挑戰的方式上課。當年學生有強烈學習動機的為數不少,我也開始嘗試把書本上的理論應用在課堂實踐上,開始我研發課程之路。我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把課文用戲劇方法演繹,請觀眾評論演繹者是否把課文的詞句意義和情感演出來,有時更故意要大家補救課文的缺漏和改寫不合理的部份。我又把寫作課和美勞課結合起來,例如請學生在畫紙上寫完幻想故事後畫插圖,設計完新校徽作文字說明。全班學生認真盡力去做,每多驚喜之作,我至今保留這些功課。在目前和以後,我很可能都收不到這樣的作品了。
當年很多機構急需教師分享教改成果,有學者們到東莞學校觀課,把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都紀錄並翻譯成文字逐句分析,我也帶著東莞學校學生的錄影帶四出展示,寫起文章,投稿專業期刊,當研討會講者,吸引一些同業的注意,被推薦做諸多難得一試的工作:為教育電視寫劇本、為教育研究組撰測驗卷、為教統局中文組構思教材套、當課程發展議會成員、為在職教師主持工作坊等等。我的視野得以開闊,我的事業生涯得以發展,我覺得教學是一份有趣的工作,給我愉悅和滿足,值得委身。
不時和青年教師交談,很少聽到在學校裡獲得愉悅。為甚麼這樣?除了年代不同、教師工作變得繁瑣化外,小校的湮沒也是原因。我相信如果當年不是進東莞學校而是到一些大校任教,我很可能沒有這段愉悅時光和真實的專業發展經歷。S.Nieto(2000)的話大蓋道出玄機:
小校對失去靈魂和日益科層化和非人化的教育系統而言,是一服清涼劑。如果影響教學成效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師生關係,則小校教師對待學生那種既親切又有要求的人際關係,做就了學生高投入的學習。這種關係,不可能在學生感到煩厭、教師覺得不受尊重的情況下發生。小校開闊心靈,擴大頭腦,給師生空間去追尋夢想,蘊釀出舒坦的氣氛,消除了教師的顧忌;學生不再只是人名單上的其中一個欄位,學習氣氛建立在有信心的教師和有信心的學生之間的互信基礎上。這是小校比大校更有效、更成功的地方。
我到現在仍然相信,當教師是有意義的工作,做教師仍大有可為,而教育學仍然是值得研讀的科目。我相信這些想法有很大部份是東莞學校對我的影響。東莞學校形塑了我對教育的基本信念。今年是東莞學校五十周年了,引發我對在東莞學校的青春歲月的懷念,祁願東莞學校百尺竽頭,向下一個五十年奮進。
Nieto S. (2000),A Gesture Toward Justice-- small schools and the promise of equal education,in W.Ayers,M.Klonsky,& G.H.Lyon ed.,A Simple Justice the challenge of smanll schools,2000,Teacher Collage,Columbia University.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宣揚香港文化精神價值的中文科課本
揭開馬浩嵐編譯的美國中學課文精選《美國語文》,蔚為奇觀,收錄的竟是哥倫布航海日誌、印第安部族神話、弗吉尼亞通史、富蘭克林自傳、獨立宣言、葛底斯堡演說等等。他們毋需製訂甚麼美國文化的精神價值框架,不用搜集甚麼教科書課文,直接使用歷史上的真實的文本,美國文化的精神價值淋漓盡致而出。美國國民之愛國眾所周知,與美國有這樣的語文課本一定有重大關係。
忽發奇想,編一本《香港語文》教科書不是很有意義的事嗎?陳冠中在《九十分鐘香港社會文化史》指出塑造出香港人或香港文化的一些歷史轉折點及影響深遠的社會文化事件,大可以據此收集有關的真實文本,結合語文知識能力基準,編成課本。陳冠中又辨識了八種影響香港文化產生的文化系統即中國傳統文化、 廣東地方傳統文化、 廣東以外各省地方傳統文化、 民國新文化 、 中共的黨國內文化 、 英國殖民地文化、 世界各地文化、 雜種的本地文化,以致具體到敢為天下先、 不怕克難吃苦、要把事情做好的精神和樂觀心態、講求負責、修煉、尊重知識和技術、隨機應變、注重操守、團隊合作等精神倫理,都不能缺漏。這樣,我們的《香港語文》就會有古跡中的對聯或碑文廣東童謠、廣東新語及新安縣誌中對神奇土產的介紹、張保仔傳奇、英國人航海日誌、烏蛟騰老村民對三年零八個月的口述史、六七暴動的現場報導、黃霑的歌詞、何紫的兒童故事、西西小說等等,那時中文課一定別有一番天地。
忽發奇想,編一本《香港語文》教科書不是很有意義的事嗎?陳冠中在《九十分鐘香港社會文化史》指出塑造出香港人或香港文化的一些歷史轉折點及影響深遠的社會文化事件,大可以據此收集有關的真實文本,結合語文知識能力基準,編成課本。陳冠中又辨識了八種影響香港文化產生的文化系統即中國傳統文化、 廣東地方傳統文化、 廣東以外各省地方傳統文化、 民國新文化 、 中共的黨國內文化 、 英國殖民地文化、 世界各地文化、 雜種的本地文化,以致具體到敢為天下先、 不怕克難吃苦、要把事情做好的精神和樂觀心態、講求負責、修煉、尊重知識和技術、隨機應變、注重操守、團隊合作等精神倫理,都不能缺漏。這樣,我們的《香港語文》就會有古跡中的對聯或碑文廣東童謠、廣東新語及新安縣誌中對神奇土產的介紹、張保仔傳奇、英國人航海日誌、烏蛟騰老村民對三年零八個月的口述史、六七暴動的現場報導、黃霑的歌詞、何紫的兒童故事、西西小說等等,那時中文課一定別有一番天地。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哪一種中華文化?
陳冠中(2008)列出七種有可能被宣揚的中國文化:(一)大陸風土歷史地理名人常識、(二)大陸黨國文化(被稱為體制、國情的制式化行為模式、話語套句、歷史論述及意識形態禁區、潛規則)、(三)香港保留的中國傳統文化(因英國一直不打算同化而又沒有受到五四或文化大革命破壞的風俗、律例、鄉規、民約)、(四)中國老調子(魯迅等五四一代所批評的)、(五)具普世意義的中華價值、(六)精緻雅文化包括養生術及生活藝術、(七)強調中國特殊論的文明沙文主義。據《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分析框架》及鄭宗義教授的解說,教統局《中華文化教材套》所宣揚的看來是最令人放心的乃至叫好的第五種,不再是二十年代港督金文泰致力的第四種。
要提倡以上不同取向的中國文化,都不難找教材,唯第五種除外。在華文世界中小學教科書裡找,就難上加難。很少華文教科書編者會用第五種取向選課文或撰課文,勉強附會雖無不可,但教材本身根本是其他取向的載體,對學生影響力最強的仍然是本身那種取向。
《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分析框架》的蘊涵豐富精妙,清新可喜,若由真正理解其深義,目光能跳出華文教科書的有心人去選教材,寫教材,孩子就有福了。市面上目標不清,提不起教師教學生學的興味的教材已有很多,當局不需花大量心血人力再做一本。
要提倡以上不同取向的中國文化,都不難找教材,唯第五種除外。在華文世界中小學教科書裡找,就難上加難。很少華文教科書編者會用第五種取向選課文或撰課文,勉強附會雖無不可,但教材本身根本是其他取向的載體,對學生影響力最強的仍然是本身那種取向。
《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分析框架》的蘊涵豐富精妙,清新可喜,若由真正理解其深義,目光能跳出華文教科書的有心人去選教材,寫教材,孩子就有福了。市面上目標不清,提不起教師教學生學的興味的教材已有很多,當局不需花大量心血人力再做一本。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甚麼教材教中華文化?
最近教統局中文組請中大哲學系教授製訂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分析框架,搜集十數種華文教科書課文八百篇,請數十位中小學教師,按框架辨識課文能配合那些項目重點,並撰思考題及活動建議,集成教材,供全港教師選用。
我瀏覽了部份教材,因為是教科書文體,所以都很不吸引。要辨識是那一項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項目重點,並非難事,無論課文如何淺薄虛浮,總能沾到邊。問題是課文非常沒趣,是那種如果放在書店裡由讀者選購,一定連一本也賣不出的貨色。倒是從我鄰坐一本英語教科書中看到一篇課文,介紹加 拿大十二歲學生魁格,創立解放兒童組織,為亞洲童工請命,很能反映「不可為而為之」的價值;從英國國家課程閱讀評估試卷網站看到一篇故事,男孩一直照顧的向日葵枯萎了,他十分悲傷,但當他發現葵果在爆開,種籽在傳播,便轉涕為笑,用它來引發三年級生認識「仁民愛物」「民胞物語」概念,最為適宜 ;宮西達也有一套繪本系列,寫暴龍巧遇善良小龍後被感化,則連一年級生也能體會「和而不同」和「化民成俗、懷柔遠人」是甚麼,故事說得好,很可能會使他們落淚。一位朋友是中大哲學系舊生曾經對我說過,村上春樹作品他中處處體現儒家文化價值。在初中,我覺得引導學生去讀魯迅(不讀中國古書)和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很可能比看很多愛國者言行更能激起對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的求索興趣。
我瀏覽了部份教材,因為是教科書文體,所以都很不吸引。要辨識是那一項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項目重點,並非難事,無論課文如何淺薄虛浮,總能沾到邊。問題是課文非常沒趣,是那種如果放在書店裡由讀者選購,一定連一本也賣不出的貨色。倒是從我鄰坐一本英語教科書中看到一篇課文,介紹加 拿大十二歲學生魁格,創立解放兒童組織,為亞洲童工請命,很能反映「不可為而為之」的價值;從英國國家課程閱讀評估試卷網站看到一篇故事,男孩一直照顧的向日葵枯萎了,他十分悲傷,但當他發現葵果在爆開,種籽在傳播,便轉涕為笑,用它來引發三年級生認識「仁民愛物」「民胞物語」概念,最為適宜 ;宮西達也有一套繪本系列,寫暴龍巧遇善良小龍後被感化,則連一年級生也能體會「和而不同」和「化民成俗、懷柔遠人」是甚麼,故事說得好,很可能會使他們落淚。一位朋友是中大哲學系舊生曾經對我說過,村上春樹作品他中處處體現儒家文化價值。在初中,我覺得引導學生去讀魯迅(不讀中國古書)和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很可能比看很多愛國者言行更能激起對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的求索興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