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香樂思及其《野外香港》

Dr Geoffrey Alton Craig Herklots香樂思博士(1902-1986)是英國植物學家和鳥類學家。1928來香港大學當講師,1941日本侵華,旋被拘禁於赤柱至1945年。
戰後香樂思改任香港政府當時新設立的拓展署署長,從事植林和魚產、糧食、蔬菜等增產工作,應付戰後食物供應問題,任職三年,1949年退休回英國去。1953年至1960年任千里達帝國熱帶農業學院院長。有一種蘭花Eria herklotsii Crib.以他的名字命名。
香樂思給香港人的最大貢獻,是在1930創辦《香港博物學家》季刊The Hong Kong Naturalist,直至因戰爭爆發在1941年停刊,一共出了十卷,集合了當時一大批學者官員,如當時天文臺台長Heywood寫香港山水,宋學鵬寫新界傳說,S.G.King 寫香港貝類,A.M.Boring寫兩棲類,A.H.Crook 寫昆蟲L.Gibb寫植物,香樂思自己寫鳥獸。香樂思在戰前曾出版《香港的有花灌木》和《香港的蘭花》,與林書顏合編《香港的普通食用鹹水魚》。戰時他被關進戰俘集中營,在赤柱度過了三年零八個月的羈留生活,他在集中營裏仍繼續他的自然研究生活,觀察鳥類動態,研究一些可供食用的植物種植工作,1946年出版的《香港的鳥類。野外觀察手冊》,大部分就是在集中營裏完成的。1951年出版的《野外香港》The Hong Kong Countryside,是本生動活潑的博物學家日誌/隨筆,是香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自然寫作之一,華橋日報的吳灞陵和星島日報的葉靈鳳,都曾在報上為文介紹他,後者更直接或間接譯寫其文,用於報刊或專書。葉靈鳳的《香港風物誌》很多篇章都有用到甚至是直譯香樂思的資料。
從香樂思《野外香港》自序看,這書的寫作對象是歐美人士,想幫助他們認識跟他們國家很不同的、新奇又多樣的香港動植物,享受和欣賞大自然四季之美。他想不到的是最喜歡此書的一位讀者是葉靈鳳,還把本書內容很多處寫進《香港風物誌》中。
香樂思強調本書既非植物誌,亦非博物誌,更非新界導遊,其實是作者二十年香港快樂生活的雜記。我看本書集植物誌、博物誌、新界導遊與快樂生活於一身,對喜愛香港生態風物人士來說實在是一大寶藏。《野外香港》在六十年前便提出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紀錄的多是親歷眼見的事物,因為重現六十年前香港山水風物,讓人發思古幽情。最吸引的是此書寫得真率,富生活情趣和幽默感,我看過不少的博物學小品和生態文學,不是太多引用資料就是太深沉玄奧,唯有《野外香港》最吸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