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我在東莞學校的青春歲月

我在1989年在葛師畢業便進東莞學校工作。由於東莞學校是六班小校,我比在大校有更多機會:我一出道便當六年級班主任,同時教中文和英文,又教常識、美術、體育。當時學校中層高層不會指派下屬去做太多非教學的工作,只要自己喜歡和親力親為,寫一張通告,便可以辦遊戲日、戲劇滙演,帶學生參加朗誦節、繪畫比賽、寫作比賽、戲劇節、生態體驗,當時參加不小全港比賽都有優秀表現,好些評判對我們村校學生另眼相看,作為村校教師的我特別感到光榮。我就這樣快快樂樂由二十四長到三十七歲。
其實最快樂的時光還是在中文課和美術課。1994年教署推行目標為本課程,我央求當年彭錫鴻校長給我當一年級中文科老師,跟進到三四年級,推行課程改革,用比之前較開放的和富挑戰的方式上課。當年學生有強烈學習動機的為數不少,我也開始嘗試把書本上的理論應用在課堂實踐上,開始我研發課程之路。我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把課文用戲劇方法演繹,請觀眾評論演繹者是否把課文的詞句意義和情感演出來,有時更故意要大家補救課文的缺漏和改寫不合理的部份。我又把寫作課和美勞課結合起來,例如請學生在畫紙上寫完幻想故事後畫插圖,設計完新校徽作文字說明。全班學生認真盡力去做,每多驚喜之作,我至今保留這些功課。在目前和以後,我很可能都收不到這樣的作品了。
當年很多機構急需教師分享教改成果,有學者們到東莞學校觀課,把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都紀錄並翻譯成文字逐句分析,我也帶著東莞學校學生的錄影帶四出展示,寫起文章,投稿專業期刊,當研討會講者,吸引一些同業的注意,被推薦做諸多難得一試的工作:為教育電視寫劇本、為教育研究組撰測驗卷、為教統局中文組構思教材套、當課程發展議會成員、為在職教師主持工作坊等等。我的視野得以開闊,我的事業生涯得以發展,我覺得教學是一份有趣的工作,給我愉悅和滿足,值得委身。
不時和青年教師交談,很少聽到在學校裡獲得愉悅。為甚麼這樣?除了年代不同、教師工作變得繁瑣化外,小校的湮沒也是原因。我相信如果當年不是進東莞學校而是到一些大校任教,我很可能沒有這段愉悅時光和真實的專業發展經歷。S.Nieto(2000)的話大蓋道出玄機:

小校對失去靈魂和日益科層化和非人化的教育系統而言,是一服清涼劑。如果影響教學成效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師生關係,則小校教師對待學生那種既親切又有要求的人際關係,做就了學生高投入的學習。這種關係,不可能在學生感到煩厭、教師覺得不受尊重的情況下發生。小校開闊心靈,擴大頭腦,給師生空間去追尋夢想,蘊釀出舒坦的氣氛,消除了教師的顧忌;學生不再只是人名單上的其中一個欄位,學習氣氛建立在有信心的教師和有信心的學生之間的互信基礎上。這是小校比大校更有效、更成功的地方。
   
我到現在仍然相信,當教師是有意義的工作,做教師仍大有可為,而教育學仍然是值得研讀的科目。我相信這些想法有很大部份是東莞學校對我的影響。東莞學校形塑了我對教育的基本信念。今年是東莞學校五十周年了,引發我對在東莞學校的青春歲月的懷念,祁願東莞學校百尺竽頭,向下一個五十年奮進。

 
Nieto S. (2000),A Gesture Toward Justice-- small schools and the promise of equal education,in W.Ayers,M.Klonsky,& G.H.Lyon ed.,A Simple Justice the challenge of smanll schools,2000,Teacher Collage,Columbia University.

1 則留言:

  1. 小校是美,人事簡單,行政架構清楚,師生關係淳樸厚實,你有十多年村校教學生活,令人羨慕不已,雖未至夏山之理想,也有其精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