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中(2008)列出七種有可能被宣揚的中國文化:(一)大陸風土歷史地理名人常識、(二)大陸黨國文化(被稱為體制、國情的制式化行為模式、話語套句、歷史論述及意識形態禁區、潛規則)、(三)香港保留的中國傳統文化(因英國一直不打算同化而又沒有受到五四或文化大革命破壞的風俗、律例、鄉規、民約)、(四)中國老調子(魯迅等五四一代所批評的)、(五)具普世意義的中華價值、(六)精緻雅文化包括養生術及生活藝術、(七)強調中國特殊論的文明沙文主義。據《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分析框架》及鄭宗義教授的解說,教統局《中華文化教材套》所宣揚的看來是最令人放心的乃至叫好的第五種,不再是二十年代港督金文泰致力的第四種。
要提倡以上不同取向的中國文化,都不難找教材,唯第五種除外。在華文世界中小學教科書裡找,就難上加難。很少華文教科書編者會用第五種取向選課文或撰課文,勉強附會雖無不可,但教材本身根本是其他取向的載體,對學生影響力最強的仍然是本身那種取向。
《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分析框架》的蘊涵豐富精妙,清新可喜,若由真正理解其深義,目光能跳出華文教科書的有心人去選教材,寫教材,孩子就有福了。市面上目標不清,提不起教師教學生學的興味的教材已有很多,當局不需花大量心血人力再做一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